在今日举办的2025年中国债市信用风险展望论坛上,联合资信主权部的李为峰详细剖析了全球信用风险的八大关键因素,并指出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货币政策走向等将对全球信用状况产生深远影响。他强调,在当前全球经济背景下,这些风险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全球信用风险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李为峰首先指出,地缘政治冲突仍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风险。近年来,地缘政治风险指数持续波动,特别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全球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特朗普重返白宫可能加速俄乌和平谈判的进程,但欧美协调能力下降、中东冲突地区资金短缺等问题依旧存在,伊朗、朝鲜半岛、南海等地区的紧张局势也可能大幅升级,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全球信用风险的不确定性。
贸易保护主义是另一个影响全球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特朗普政府重启贸易保护,旨在重塑全球产业链及贸易规则。此举可能导致美国通胀反弹,对全球经济产生较大扰动。李为峰表示,假设美国对全球全面加征10%关税,预计5年内全球贸易量可能平均降低5%,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会因此平均降低2个百分点。
在货币政策方面,李为峰认为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宽松,但节奏或有所放缓。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特朗普政府希望降低利率以激活经济活力,但考虑到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其对通胀的影响,美联储的降息节奏可能会适当放缓。欧洲央行则需在控制通胀与刺激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而日本央行则稳步走向货币政策正常化。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全球经济有望保持复苏态势。李为峰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3%左右,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约为1.8%,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约为4.2%。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维持在5%左右。然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这可能对全球信用风险产生负面影响。
在财政及债务问题方面,李为峰指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成为全球更多政府的选择。在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加大及货币政策宽松进度可能放缓的情况下,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率均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加征关税等措施将影响美国财政赤字率,而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也可能对国债收益率产生上行压力。
关于大宗商品,李为峰认为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将出现明显分化。地缘政治风险高企及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使得黄金的避险属性持续凸显,为黄金价格提供有力支撑。然而,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或将压制黄金价格进一步走高。原油市场则因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和贸易战重启而面临供给过剩和需求下滑的双重压力,预计国际原油价格将持续承压。
气候风险也将成为影响全球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李为峰表示,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经济活动停滞,进而影响到全球供应链的稳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继续推动战略性产业和制造业核心环节回归本土,本土化或将取代区域化成为全球供应链重构的主流。这将对全球产业结构和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增加信用风险。
最后金融高杠杆申请,李为峰还提到了评级行业的智能化趋势。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评级机构提升了信用分析的效率和前瞻性。数智化转型已成为评级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这将有助于提升全球信用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降低信用风险。